——对地理学科复习备考的思考与建议 邵英 ●全国课标卷高考地理试题在考什么?●为什么这样考?还会怎样考?●这届学生的基础如何?与高考能力要求相差有多大?●指导教师怎样做更有价值?更有效?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这些问题必须要明确,今天唐教头请来地理特级教师邵英来详细讲述这些问题。邵英地理特级教师,全国首届地理基础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培训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特邀地理新课程培训团专家,地理教育考试测评专家。从教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主编与撰写的书籍、文章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现为河北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地理教育硕士生导师;河北名师,河北省唐山市地理教研员,地理工作室负责人。高中新课程实施与新课程课标卷高考已有多年。每位教师在经历多年新课程与新高考后,都会有所总结、有所反思。尤其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更应该提高对考试考题的认识高度,因为认识程度会直接影响高三复习备考行为,进而,影响高三复习备考的质量。做为高三地理教师,我们不要仅仅满足在能担任上,更大的责任是能够胜任。而胜任的过程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并赴之于有效的行为中。做到领的“准”,导的“正”,使学生的思维有延展,能力有提升。以上的几个问题需要我们思考: 这些问题是当前做为高三指导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就这些问题,通过三方面与各位教师汇报交流与研讨。 (一)搞好初评,摸清底数 进入高三很多地方和学校联合会统一安排摸底考试。“摸底”顾名思义,就是要摸清这届学生的底数。既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从而为第一阶段的复习备考的起点、难度、进度等定位安排提供参考与依据,也便于宏观对各校考生、考试情况有所掌握,并实施有效调控与管理。 摸底考试地理试题的设计,依据考纲,紧扣课标,联系实际,并考虑现阶段学生的水平。主要考查一般性的地理能力,即主要为获取信息、读图定位,运用信息、分析推理,思考现实、明辨事理。并注重图文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中外结合。难度不要太大,体现地理选材的鲜活和接地气特点。尽可能做到“见题、见卷、见思想;正人、正气、正能量”。 (二)研读试题,明晰测向 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Ⅰ)(Ⅱ)两套试卷地理试题考核内容(见下表)。 ●选择题:依托四组材料设计试题,多视角,重逻辑,合理区分 题 型 题 号 年全国文综第(Ⅰ)套卷地理试题 年全国文综第(Ⅱ)套卷地理试题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选 择 题 1 城市雨水花园 的结构与功能 (示意图) 雨水花园的分层结构与功能(关联水循环知识)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用地变化 (文字信息) 基塘农业用地转变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出现新的形式及传统基塘保留少的原因 2 3 4 加拿大甘德国际机场的兴衰 (区域分布图) 机场繁忙与地位下降的影响因素、原因及飞行距离确定 西北某地强沙尘暴过境 (坐标统计图) 依图确定过境的时间段与主要特点(主要涉及天气系统知识) 5 6 中国与摩洛哥海洋渔业合作 (区域分布图) 合作目的和产品就近输出及时间换算(地理位置及地球运动) 7 渤海的海冰资源(等值线图) 据位置与等气温分布图,分析与推测海冰资源 8 9 圣劳伦斯河的结冰与凌汛 (分布图与气候统计图) 结冰河道的时期,冬季不结冰河段及凌汛的防范措施 (河流水文特征及 凌汛防范) 10 黄河三角洲的变化(坐标统计图) 依图分析与推断三角洲变化趋势及原因(地表形态变化及外力因素影响) 11 ●必考题:主题区域背景“一中一外”,多层次,重内涵,体现探究 题型 题 号 第(Ⅰ)套卷 第(Ⅱ)套卷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非 选 择 题 必考 题 36 美国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变化 (区域分布图) 分析、说明、推测 内陆盐湖卤虫生长、相关产业的变化及 发展规模 中国对外承包的尼日利亚铁路工程 (区域分布图) 归纳、指出、简述该国 铁路网特点、作用,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及 我国获益的主要工业 37 青藏铁路沿线的多年冻土 (等温线、热棒景观及原理示意图) 依提供的图文信息分析、说明、简述 冻土成因及热棒作用、原理应用 河套平原地区的灌渠功能与问题 (区域分布图) 判断、指出、分析、提出该地的地势特点、面临的问题及治理的措施 ●选考题:联系实际案例分析问题,扣主题,重基础,难度趋同 题型 题 号 第(Ⅰ)套卷 第(Ⅱ)套卷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主题(选材) 考核内容 非选择题 选考题 42 8月徒步游雅鲁藏布江峡谷(等高线分布图) 分析该时段徒步游峡谷可能遭遇的风险 东部游客多乘飞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分布图) 分析到该地旅游,东部游客多乘飞机的原因 43 泰国曼谷水患严重(分布图与气候统计图)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浙江M地易出现重度涝灾(等高线与位置分布图) 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44 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保护 (文字信息) 简述改善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的环境保护 (文字信息) 指出保护土壤采取的措施及简述理由 (年高考全国课标文综卷Ⅰ地理综合题,是一道创新性题目,也是一道难题。)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答案及评分:(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3分)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3分) 解析及评价:(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易融化。 (2)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 (3)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夏季高原面气温较高,冷凝段温度高于蒸发段,蒸发段物质气化。依图可知热棒倾斜设置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另外,也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 37题,以图文结合、图图组合的形式呈现信息。选取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是目前世界上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青藏铁路为背景材料,以攻克在冻土层上施工这一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领会“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工程创新思路,认识和理解“热棒”新技术工作原理,重新整合已经学习过的区域自然地理知识和热量原理,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并解决源于现实的工程问题,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生态环境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其问题“串”蕴含着思维“链”,回应问题是一个“知地识象析因究理”的过程。此题既有基础性,又有综合性与延展性。不过题目的阅读量与难度偏大。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地理命题已经由知识型测量转化到能力型测量,更加注重考查继续学习的潜能,突出以学科知识及现实案例为材料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结构,体现学科价值与地理思维特点。“出活题,考能力”到“能力立意”,反映了由经验型命题向科研型命题的发展变化,地理命题实践日趋科学、规范、完善。谈到试题立意,我认为能力立意与知识立意区别在于测评目标的结构上。 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强调在命题理念上要体现从学习能力测试评价学生;在试卷框架结构上要突出全面的能力因素、多元化的能力层次结构和合理的难度分布;在命题构思上坚持用地理基本方法解决地理问题,强调思维能力点的设计,淡化烦琐的过于抽象的狭义内容;在试卷设计上要突出创新题型,开发、拓展已有题型的功能,发挥各种题型的组合功能。 年年考,年年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选取基于不同区域的有关地理的材料是鲜活的、是联系实际的,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呈现题目的信息有文字的、数字的和图像的;在选择题与综合题中的题目数量、设问角度及难度各异。 年年考,年年有相同,相同之处在于:试题命制是以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为依据的,考核目标为不超出课标要求的各项地理学习能力;阅读与理解各种信息材料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解答问题的有力支撑;所占考核内容的比例与分值基本稳定。 年的地理试题,仍然要涉及自然与人文地理及区域发展的基本知识,研讨城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讨论人类产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探讨区域产业联系和区域经济问题。还会采取典型分析的表述方式,对重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在试题设计上坚持以鲜活的图文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逐步分析信息,通过分小题设问,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完成。侧重评价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注重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