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正如卡尔夫的儿子马丁·卡夫在为《沙游:通往灵性的心理治疗取向》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所称的那样: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治疗与促进个人发展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渊源有三,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以及东方的思想与哲学,最后由我母亲将三者汇集为一的。沙盘游戏最主要的理论基础就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其次是世界技法和东方哲学。前文,我们已经介绍了什么是世界技法,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下与沙盘游戏有关的分析心理学和东方哲学内容。(一)分析心理学众所周知,荣格曾经和弗洛伊德过从甚密,正是在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之后,荣格才另立门派,创建了分析心理学。因此,分析心理学与精神分析(本书主要是指弗洛伊德创建的经典精神分析)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分析心理学与沙盘游戏相关的几个知识点。1.意识意识是唯一可以被人直接知道的部分。荣格认为,意识在人生中出现也是比较早的,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例如儿童在辨别和确认父母、玩具及周围事物时都运用这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通过荣格所谓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心理功能的应用而获得成长。儿童在运用这四种心理功能的时候并非是均匀的,而是较多使用一种功能,而较少使用其它功能。四种功能中的某种功能优先使用,使得孩子与其他孩子区分开来。除了四种心理功能外,外倾和内倾两种心态决定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方向。外倾心态使意识定向于外部客观世界;内倾心态则使意识定向于内部主观世界。一个人的意识逐渐变得富于个性,变得与他人不同,这就是个性化过程。个性化在在心理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荣格说:“我用‘个性化’这个术语来表示这样一个过程,经由这个过程,个人逐渐变成‘心理上不可分的’,即一个独立的、不可分的统一体或‘整体’。”个性化和意识在人格的发展中总是同步进行的,意识的开端同时也是个性化的开端。当意识获得了发展,个性化也会获得发展。在意识的个性化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的要素,荣格称之为“自我”(ego)。自我是意识过程的中心,它由能够知觉到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2.个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要比意识大。它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个体无意识是一个容器,蕴含和容纳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曾经一时是意识经验,不过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压抑或遭到忽视的内容,如令人痛苦的思想、悬而未决的问题、人际间冲突和道德焦虑等等。还有一些经验,它们与人们不甚相干或显得无足轻重,由于本身强度太弱,当人们经历它们时达不到意识层,或者不能留驻在意识之中,因而都被贮藏在个体无意识里。所有这些构成了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当需要时,这些内容通常会很容易地到达意识层面。荣格认为个体无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无意识丛,如恋父情结、批评情结、权力情结等。荣格认为,情结就像我们人格中一个一个彼此独立的小人格一样。他们是自主的,有自己驱力的,而且强有力的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荣格曾举过一个“恋母情结”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母亲情结非常强,他对母亲所说和所感觉的都非常敏感。在他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总是位于首位,他在一切他话中总是尽可能的谈到母亲或与母亲有关的事情,而不管这样是否恰当得体。他期待着母亲节、母亲的生日,以及一切能够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机会。他模仿母亲,并接受母亲的兴趣和爱好,甚至会被母亲的朋友们所吸引。他宁可陪伴与母亲年龄相当的妇女而不愿意陪伴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女人。孩提时代,他是母亲的“乖宝宝”,成人之后,他仍然一天到晚围绕母亲身边转。关于情结的形成,荣格认为有多种可能,其中之一是同年时创伤性经验;另外一种可能则是来自于原型。治疗师的目标是使情结成为意识。3.集体无意识荣格在个体的潜意识之外发现了一种社会或集体的无意识,并以此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为。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象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体经验而存在。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曾经被意识到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体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底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这是荣格理论中最大胆的、最神秘的、并引起最大争议的概念。理解集体无意识就理解了荣格理论的最核心部分。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的集体经验,或者用荣格本人的话来说,它是“一种不可计数的千百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一种每一世纪仅仅增加极少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验的回声”。不仅全部人类历史的各个片断能在集体无意识中找到,而且进化为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或动物祖先的踪迹也能在集体无意识中发现。既然集体无意识产生于全人类一直都具有的共同经验,那么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对于一切人类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荣格说,它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于个人的东西中分离出来的,是全人类普遍所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都能找到”。4.原型荣格认为个体无意识的绝大部分由“情结”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主要由“原型”所组成。原型是集体潜意识中形象的总汇,是一种本原的模型。荣格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一切心理反应所具有的普遍一致的先验形式,不需要任何帮助,它就可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面临的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荣格说:“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境就有多少原型,这些经验由于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之中。这种镂刻,不是以充满内容的意象形式,而是最初作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它所代表的不时空是某种类型的的知觉和行为的可能性而已。”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人格面具(Persona)、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阴影(Shadow)(1)人格面具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本义是指使演员能在一出剧中扮演某个特殊角色而戴的面具,也被荣格称为从众求同原型。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对现代人的生活来说更是重要的,其产生与教育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人格面具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人格面具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人格面具的产生不仅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以公众道德为标准的,以集体生活价值为基础的表面人格,具有符号性和趋同性。人格面具是与人格日常功能最相关的原型,而自我原型是人格固有功能中最重要的一个。(2)阿尼玛/阿尼玛斯阿尼玛是拉丁文,其原来的意思是“魂”,男人的灵魂。在荣格心理学中,阿尼玛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是男性无意识中的女性补偿因素,也是男性心目中一个集体的女性形象。荣格说:“在男人的无意识中,通过遗传方式留存了女人的一个集体形象,借助于此他得以体会到女性的本性。”他又说:“‘阿尼玛’是一种原始模型形式,它的涵义是指这一事实:一个男人身上会具有少量的女性特征或女性基因。它在男人身上既不呈现也不会消失,但始终存在于男人身上,并起着女性化的作用。”荣格后来给阿尼玛所下的定义便是“在男性无意识中起着一种基本的或原始意象作用的女性特征的表现。”当一个男人积极地对待阿尼玛所传递的情感、心绪、憧憬和幻想时,他会将它们转化为某种固定的形式: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如果一个人长期孜孜不倦于这种转化,他的个体化过程就会不仅是一种幻觉,而且会逐渐成为一种实在,固定于这个人身上。这样,便会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华。阿妮姆斯,拉丁文原意也是“魂”,是指女性身上的男性特征。荣格认为,正如男性身上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女性意象“阿尼玛”一样,在女性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保存着某种男性意象。这种雌雄同体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着,只不过由于人格面具的作用,每个人身上的异性倾向潜藏在集体无意识之中而已。阿尼姆斯也是从遗传中获得了男性的集体形象;女性在与男人的不断接触中获得了自身对男性的体验。母亲是男性的阿尼玛化身;与此相应,父亲是女性的阿尼姆斯化身。它倾向于呈现一种隐秘的“神圣”信念。当某个女人以百折不挠的信念有所坚持时,当她运用某种强硬的方式和手段时,她内心中潜在的阿尼姆斯便显现出来。显然,阿尼姆斯有着它积极的一面,它给予妇女勇气以及某些时候必不可少的好斗性,并在女性无意识自我和创造性活动中建起一座桥梁。阿尼姆斯如果不失去控制,对于女性是颇有好处的,能促进妇女对知识及真理的追求,并将她领向自觉自愿的活动。它给予女人精神信仰,给她一种隐而不见的内心支撑力,以补偿她外在的柔弱。(3)阴影阴影原型是指人格的最内层、具有动物性的低级的种族的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结和行为,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它是本性中的原始部分。在个体众多原型中,阴影原型是最强大、最危险的,也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动物性,是人格中卑劣的部分。荣格说,绝大多数的人对自己或对他人都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善良正直。我们所有的人都比我们自己认为的要更霸道、更放肆、更贪婪、更喜欢妒忌,并认为人身上的一切邪恶的根源存在于阴影之中,所以人若要避免邪恶,就必须压抑和排斥阴影中的兽性一面。然而,阴影却惊人地坚忍不拔,不会被彻底征服的。人格中被抑制和压抑的阴影总是暂时退隐到无意识之中,并且伺机进行反扑。阴影一旦进行反扑或突破,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甚至激发战争的欲望。而自我一旦接受了阴影并把它整合到整个精神中去,就会显得富有活力并且极具创造性,甚至显得疯狂。(4)自性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或人格在最初就是一个统一体,这种人格的组织原则是源自于一种叫做“自性”的原型。自性在集体无意识中是一个核心的原型,就像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一样。自性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型,它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不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几乎没有人能够实现。即便是宗教领袖耶稣、释迦牟尼等,也不过是接近了这一目标而已。正如荣格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年以前,自性原型根本就不明显,因为自性原型开始以某种程度的完整性开始显现之前,人格必须通过个性化获得充分的发展。自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我合作。因为如果自我对自性原型的各种信息置之不理,一个人就不可能达到对自性的认识和理解。一切都必须成为自觉意识,才能使人格充分实现个性化。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梦来了解自性化,此外,东方宗教中用来表达自性完善的宗教仪式,如瑜伽的凝神冥想,可以帮助人知觉和把握到自性。荣格忠告我们,不要过分强调自性的完满实现,而是要注意对于自性的认识。因为过度追求自性完满,往往会导致人们想一蹴而就,立地成佛。实际上,人格的自性完善,需要不断的约束、持久的韧性、最高的智慧和责任心。5.象征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显现,原型只有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原型隐藏于集体无意识中,它对于人类来说是未知的和不可知的。因此,只有通过象征、梦、幻想、幻觉、神话、艺术的分析和解释,才能对原型或多或少的有所解释。在荣格看来,象征无论出现在梦中还是白昼的生活之中,它都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象征表达和再现了一种受到挫折的本能冲动渴望获得满足的欲望;另一方面,象征也是原始本能驱力的转化。荣格的一段话揭示了其象征理论的本质:“象征不是一种用来把人人皆知的东西加以遮蔽的符号。这不是象征的真实意义。相反,它借助于某种东西的相似,阐述和揭示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这里所说的“某种完全属于未知领域的东西,或者某种尚在形成过程中的东西”其实就是指原型。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象征”等理论与沙盘游戏关系密切。在沙盘游戏中,制作者放入沙盘中的沙具,比如老人、小孩或者桥梁、房屋,这些都是原型的象征形式。这些象征除了可以帮助制作者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集体无意识,还可以激发原型的力量,帮助制作者解决心理问题。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哪里看白癜风专业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datangtv.com/cksc/41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