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等差数列 例1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项。 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则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 例2 等差数列第1项20,第2~5项的和比第6-~10项的和少,求公差. 由于第一项为20,而第2到5项的和比第6到10项的和少,则第1到5项的和比第6到10项的和少,而第1到5项与第6到10项差的就是25个公差,所以公差为÷25=4. 例3已知1+2+3+?+n(n2)的和的个位数为3,十位数为0,则n的最小值是() 根据题意,前n项和等于(1+n)×n÷2,而现在的个位为3,十位上是0,则(n+1)×n的末两位是06,易知末位是6的连续的两个自然数的成积的末位只能为2×3或者7或者8,经试验,最小的n取37时,37×38=符合条件,所以n的最小值为37。 五年级奥数: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6小时后在中点相遇,若甲每小时多走4千米,乙提前走1小时,则仍然在中点相遇,那么两地相距多少米? 刚开始他们的速度是相等的,乙提前一个小时出发,也就是行了5小时,甲也行了5小时 5×4=20(千米) 20×(6+6)=(千米) 答:两地相距千米。 2.24点 用1、4、5、6和四则运算符号和括号计算得到24 例2甲、乙两车分别从B、A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6千米。相遇以后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这样不断的往返行驶。已知途中第二次相遇点和的三次相遇点相距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甲乙两车速度比是45:36=5:4 将全程分成相等的9份 第2次相遇时 两车共走3个全程 则甲车走了3x5=15份 15除以9等于1余6 此时甲车走了1个全程多6份 所以第2次相遇的地点在距离A地6份的地方 第3次相遇时 两车共走了5个全程 则甲车走了5x5=25份 25除9等于2余7 此时甲车走了2个全程多7份 所以第2次相遇的地点在距离B地7份的地方 即距离A地2份的地方 2次相遇到地点相距4份 每份为40/4=10千米 A,B两地相距离10x9=90千米 六年级奥数:几何应用题例1工厂的工人师傅要给一个圆柱型的制品嵌金线,如下图,如果将金线的起点固定在A点,绕一周之后终点为B点,问沿什么线路嵌金线才能使金线的用量最少? 将图中圆柱面沿母线AB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如下图(把图中的长方形卷成上页图中的圆柱面时,A′、B′分别与A、B重合),连接AB′,再将上页右图还原成上页左图的形状,则AB′在圆柱面上形成的曲线就是连接AB且绕一周的最短线路。 例2如下图,在圆柱形的桶外,有一只蚂蚁要从桶外的A点爬到桶内的B点去寻找食物,已知A点沿母线到桶口C点的距离是12厘米,B点沿母线到桶口D点的距离是8厘米,而C、D两点之间的(桶口)弧长是15厘米,如果蚂蚁爬行的是最短路线,应该怎么走?路程总长是多少? 我们首先想到将桶的圆柱面展开成矩形平面图(下图),由于B点在里面,不便于作图,设想将BD延长到F,使DF=BD,即以直线CD为对称轴,作出点B的对称点F,用F代替B,即可找出最短路线了。 解:将圆柱面展成平面图形(上图),延长BD到F,使DF=BD,即作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F,连结AF,交桶口沿线CD于O。 因为桶口沿线CD是B、F的对称轴,所以OB=OF,而A、F之间的最短线路是直线段AF,又AF=AO+OF,那么A、B之间的最短距离就是AO+OB,故蚂蚁应该在桶外爬到O点后,转向桶内B点爬去。 延长AC到E,使CE=DF,易知△AEF是直角三角形,AF是斜边,EF=CD,根据勾股定理,AF2=(AC+CE)2+EF2 =(12+8)2+==,解得AF=25。 即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25厘米。 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datangtv.com/bcyytx/bcyytx/59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