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学习数学时都会遭遇到一个难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因为他们总会在解题时感到疑惑,到底是该乘还是该除。尤其适当已知条件比较复杂的时候,学生很容易一头雾水。 因此,有好些小学家长都希望我能专门讲讲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其实,想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出题目中单位“1”的量以及其中的数量关系。 首先,我们来明确分数乘除应用题中的3分基本量:单位“1”的量、比较量、分率(也就是几分之几)。最基本关系式是:单位“1”的量×(分率)=比较量。根据这个关系式分数应用题的基本类型有以下3种。 2、求分率。 如:我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0人,求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答:这里的单位“1”的量(男生人数)和比较量(女生人数)是已知的,求的是分率。 根据关系式单位“1”的量×(分率)=比较量,我们可以得出: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所以30÷40=3/4。 可现实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往往要更加复杂,一个多或者少字就能让一道题变得有难度。这时候,学生解题的第一步就是找出比率。用1+或1-来表示(比单位“1”多用1+,比单位“1”少用1-)。 关系式是:单位“1”的量×(1±比率)=比较量。 例2、果园里有桃树30棵,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少2/5,梨树有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这道题中梨树的棵数是单位“1”,求梨树有多少棵,就是求单位“1”的量。由题目得知桃树的棵数相当于梨树的(1-2/5)。由关系式: 单位“1”的量×(1±)=比较量,推导出——比较量÷(1±)=单位“1”的量,所以列式为:30÷(1-2/5)=50(棵)。 通过上例可看出:比单位“1”多用1+,比单位“1”少用1-。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单位“1”的量未知,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 最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试试一道难题: 这样分析之后,学生应该就明白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应该如何去下手了。学生平时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思考和总结,不要盲目生搬硬套老师教的思路,而不去自己开动脑筋。 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