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孩子说话老跑题怎么办?孩子上学出现很多自言自语地重复,你说一他答二,你说东他说西,这就是在小年龄的时候教的方法不对。

为什么今天要专门重点讲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见了太多成年以后的自闭症患者,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会交流,只是重复说,自言自语,背诵性地讲一些已经知道的事实,只是堆积事实。这不是交流。

我们经常还在用早期七十年代的方法教,这是汽车,这是苹果,教完来考孩子这是汽车,这是苹果;来和我一起拍手,于是拍手;这是桌子,说这是桌子;这是桔子,这是苹果......。这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常用方法,只是教行为或技巧,是教孩子死记硬背的模仿。我们教孩子是从一个字一个字教,越来越多字堆积在一起,孩子读字、回答问题都没有问题,看起来孩子好像进步不少,但其中隐藏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表现得突出。这种方式教的孩子早期表面上阅读没有问题,但是长大以后明显看得出他与同龄人的对话、建立沟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最后发现出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孩子小时候的思考是由成人来思考的,是模仿成人,记忆成人,回答我们的问话,但孩子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思考。因为小时候讲的都是固定的对话,到大了对话的主题是多变的,多主题的,但孩子并没有学会思考。

面对我们经常碰到许多的交流问题,大龄孩子出现的问题,在小龄的时候要改进我们教的方法。所以一开始诊断是自闭症后就要教他们思考。我们训练孩子能够交流,能够与他人建立关系,能够与正常人一样思考。

但SCERTS和LSP都不是单纯教技巧的,改变了旧有模式,不让孩子单纯机械记忆,而是教语言和技能。我们要按照孩子能够正常交流的方式来教孩子。

联合行动常规,就是要形成一种套路,为孩子长大以后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做准备。

我们要按照他们长大以后能交流的套路来训练他们。

我们谈话中围绕一个主题,为了让孩子理解交流是围绕一个主题,在小的时候我们和他们玩的时候就要围绕一个主题。

因为在孩子小龄的时候语言发育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没有到很高的程度,只能设计游戏培养孩子的能力,孩子长大以后正常说话的能力。小时候训练是用游戏来代表,长大以后用语言来交流。小时候用行为交流,长大以后用语言交流。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用行为来维持一个主题。举例:比如我们玩水的游戏。我们可以灌水,可以倒水,所有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都是以水为主题的。水作为主题把孩子成人粘合在一起成为“我们”。所以在家里如果我们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就要选择一个主题,比如今天玩水,那么我们就不玩IPAD、不玩别的东西,水就是我们今天游戏的主题。到了下次你就只玩积木,只玩IPAD。不要同时一下子贯穿很多玩具,让孩子没有主题的概念。

我们的孩子在小时候玩水时,孩子就养成一个习惯,玩水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小朋友建立了关系,用水桶装水,用水杯倒水,当他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聚焦于这个主题。当长大以后,当大家讨论迪士尼,他就参与跟着讨论迪士尼。不会讨论别的东西,这种能力培养是我们从小时候训练就开始了。

这叫维持主题。小时候玩游戏维持同一个主题,长大以后交流维持同一主题。训练孩子围绕一个主题,大家都在玩水,你就一起玩水,大家都唱歌,你也跟着唱歌。保持一个主题,是为了长大后跟人交流能够维持互动中的一个主题。

联合行动常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呢?

首先就是设定主题。设定主题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长大以后能和正常人交流。能交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维持在同一主题。要让成年后与正常人交流维持同一个主题,我们就要从2、3岁开始在游戏中维持同一主题,与合作伙伴、成年人、同龄人玩时候要做到就玩一个主题,玩积木,玩水,不能同时玩太多。通过这个主题要让孩子知道,这是我们在玩水,建立我们的概念,爸爸玩水,妈妈玩水,我们都在玩水。只讨论这一个项目,就是一个主题。

小龄时候要科学有计划地康复,不这样做长大以后会出现很多问题。要解决避免他长大以后别人说东他说西,没法集中在一个主题上与别人交流。

第二是互惠原则。我说的话对你有影响,你继续话题继续说,然后你说的话又对我有影响。这不是轮流的概念,轮流是你吃一下葡萄,我吃一下,他吃一下,并不一定你吃的葡萄会对我有影响。但是你说一句话,你玩一个东西,接下来会对我产生影响。成年人交流是互惠的,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互相影响的。

与正常人的交流中我们喜欢选择一个主题,要互惠交流。刚开始如果讨论我感兴趣的话题,讨论完了,下面由对方来转移话题,讨论你主导你感兴趣的话题。我在讨论迪士尼,我讨论累了,你想转移话题,你说我下个星期要去海滩。接下来你就主导这个话题,比如沙滩上有什么风景,从我来主导转移到你来主导。这叫平稳地转移。当我讲时候是同一个话题,按照我来走。下面转移到你的话题,那由我来顺着你,你说什么我来回应你。

为了避免孩子大龄成年以后非常机械地重复语言,我们在小龄与孩子谈话时就要避免重复。比如我们跟孩子讨论迪士尼这个主题,不能每次都说一二三四五,本身孩子就有强化记忆的能力,你在日常谈话中又加重了他机械记忆的缺陷,那么他成年以后这种表现就尤为突出。在学LSP时我们说永远不要跟孩子在一个房间,一个模式,一样地玩。同样,学习交流也不要一样时间、一样地点、一样语气跟孩子讨论,要有变化,不能都一样。

第三是轮流。我们相互之间似乎是独立的,但为什么要学会轮流呢?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耐心等待。孩子尽可能地快完成一个项目,但是不能等着别人完成什么事。我们要让他们学会等待。

为什么要强调轮流?因为有些孩子不能耐心等别人说完,总想插话,这种问题在成年自闭症中也很常见。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当我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等着我,看着我做好,而你做的时候我看你做。这样长大以后就是等别人说完轮到他说的时候他再说。

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太多孩子长大以后总是他要当领导,不能等着别人做什么,或者不能等着别人说话完他就插嘴,总是谈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这种孩子要教他学会轮流,耐心等待,共享控制。

最后是内驱力。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内驱力的重要性。比如我拿了一个汽车,跟孩子说汽车汽车汽车,记住了没有?记住了。过一会儿再问他这是什么?汽车,这是红色汽车,这是黄色汽车。说完了就是真棒,给奖励一个饼干。这是我们常常教语言的方式,刚开始这样教孩子语言非常有效,这三个月进步很大,以前不会说的现在都会说了。但是家长对后面的陷阱不了解,不知道这样教的孩子长大后以后意味着什么。这个孩子并没有内驱力,他其实是想得到汽车背后的小零食、IPAD等奖励,才应付你来学说话,他本身没有内驱力,为了获得强化物而强化记忆的教语言的方式。

内驱力是指孩子内心想干什么的动力。比如想玩火车轨道的游戏,要跟妈妈一起玩灌水、玩气球的游戏,是因为他喜欢玩。这就是内驱力。当然有一些游戏是我们用来贿赂孩子的,一开始是贿赂,后来玩着玩着就产生了兴趣,建立起了内驱力。

刚开始和孩子玩一个游戏,如果他压根不感兴趣,他乱跑,是因为你在家里总是给他强化物,他一旦没有强化物,他觉得我为什么要坐下来做这件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对于自闭症孩子,兴趣比较狭窄,我们要从他狭窄的兴趣开始。兴趣就是我们康复开始入手的地方。

如果从孩子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事情入手,那会不会以后他更逃避不喜欢的事情,而就是执着于这几件事情?这种方法是不是一个暂时的办法?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要跟随孩子的兴趣开始,之后我们要逐渐扩大孩子的兴趣。逐渐增加他的兴趣点,是扩大孩子兴趣的办法。有些孩子说,太无聊了,我不喜欢。其实是孩子并不知道喜欢做什么,要大人引导孩子来做。我们依然要注意孩子的内驱力。比如,孩子只是对小孩游戏、IPAD、石头感兴趣,那么我们就开始先跟他讨论这些。谈话的内容就一点点增多,对IPAD感兴趣就谈IPAD,对喜羊羊灰太狼感兴趣,就和他一起看一集,一起讨论,就逐渐增加了他的语言能力。孩子小的时候可以用巧虎,一起看一起讨论来教生活自理。

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我们康复的手段,整个过程中都要重视的内驱力,讨论和玩的一定是孩子感兴趣的。如果孩子兴趣比较狭窄,则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逐渐加一点,每天加一点,在他感兴趣的谈话主题上扩大兴趣,但不要用完全一样的。

学者简介:

PatrickJ.Rydell博士是美国目前效果最好的自闭症康复SCERTS综合模式创始人之一,于年创立落基山自闭症中心(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datangtv.com/bbqb/54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