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开始之前,我们先澄清两个概念,「多核」指的是有效利用CPU的多核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并行」和「并发」一字之差,但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发」一般是由CPU内核通过时间片或者中断来控制的,遇到IO阻塞或者时间片用完时会交出线程的使用权,从而实现在一个内核上处理多个任务,而「并行」则是多个处理器或者多核处理器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同一时间有多个任务在调度,因此,一个内核是无法实现并行的,因为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任务在调度。

多进程、多线程以及协程显然都是属于「并发」范畴的,可以实现程序的并发执行,至于是否支持「并行」,则要看程序运行系统是否是多核,以及编写程序的语言是否可以利用CPU的多核特性。

下面我们以goroutine为例,来演示如何在Go语言中通过协程有效利用「多核」实现程序的「并行」执行,具体实现的话就是根据系统CPU核心数量来分配等值的子协程数,让所有协程分配到每个内核去并行执行。要查看系统核心数,以MacOS为例,可以通过sysctlhw命令分别查看物理CPU和逻辑CPU核心数:

我的系统物理CPU核心数是4个,逻辑CPU核心数是8个,所谓物理CPU核心数指的是真正插在物理插槽上CPU的核心数,逻辑CPU核心数指的是结合CPU多核以及超线程技术得到的CPU核心数,最终核心数以逻辑CPU核心数为准。

此外,你也可以在Go语言中通过调用runtime.NumCPU()方法获取CPU核心数。

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一个可以并行的计算任务:启动多个子协程,子协程数量和CPU核心数保持一致,以便充分利用多核并行运算,每个子协程计算分给它的那部分计算任务,最后将不同子协程的计算结果再做一次累加,这样就可以得到所有数据的计算总和。我们编写对应的示例文件parallel.go:

packagemainimport("fmt""runtime""time")funcsum(seqint,chchanint){deferclose(ch)sum:=0fori:=1;i=;i++{sum+=i}fmt.Printf("子协程%d运算结果:%d\n",seq,sum)ch-sum}funcmain(){//启动时间start:=time.Now()//最大CPU核心数cpus:=runtime.NumCPU()runtime.GOMAXPROCS(cpus)chs:=make([]chanint,cpus)fori:=0;ilen(chs);i++{chs[i]=make(chanint,1)gosum(i,chs[i])}sum:=0for_,ch:=rangechs{res:=-chsum+=res}//结束时间end:=time.Now()//打印耗时fmt.Printf("最终运算结果:%d,执行耗时(s):%f\n",sum,end.Sub(start).Seconds())}

这里我们通过runtime.NumCPU()获取逻辑CPU核心数,然后通过runtime.GOMAXPROCS()方法设置程序运行时可以使用的最大核心数,这里设置为和系统CPU核心数一致,然后初始化一个通道数组,数量和CPU核心数保持一致,以便充分利用多核实现并行计算,接下来就是依次启动子协程进行计算,并在子协程中计算完成后将结果数据发送到通道中,最后在主协程中接收这些通道数据并进行再次累加,作为最终计算结果打印出来,同时计算程序运行时间作为性能的考量依据。

此时,我们运行parallel.go,得到的结果如下:

然后我们修改runtime.GOMAXPROCS()方法中传入的CPU核心数为1,再次运行parallel.go,得到的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使用多核比单核整体运行速度快了4倍左右,查看系统CPU监控也能看到所有内核都被打满,这在CPU密集型计算中带来的性能提升还是非常显著的,不过对于IO密集型计算可能没有这么显著,甚至有可能比单核低,因为CPU核心之间的切换也是需要时间成本的,所以IO密集型计算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机制,什么是IO密集型计算?比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请求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Go语言默认就是支持多核的,所以如果上述示例代码中没有显式设置runtime.GOMAXPROCS(cpus)这行代码,编译器也会利用多核CPU来执行代码,其结果是运行耗时和设置多核是一样的。

推荐阅读

Go语言并发编程系列(八)—通道类型篇:错误和异常处理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zdatangtv.com/bcyytx/bcyytx/14530.html

------分隔线----------------------------